三国:汉中祖_第一百七十六章新野故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新野故人 (第1/5页)

    高平城外,良田沃野,阡陌纵横,一条乌水横贯其中,蜿蜒流过。

    汉军士卒在良田上辛勤劳作,或沟通水渠,引导乌水流向农田;或在田中播撒粟、黎种,以待八、九月收获,滋补军粮。

    一幅农忙之景,迎面而来,全然看不出数日前,这里发生过十万人级别的大战。

    诸葛亮与潘浚走于阡陌之中,眺望着田野间忙碌的汉军士卒,时不时向各部将士问好。

    诸葛亮手中搓着粟与黍的种子,思索说道:陇凉之地贫瘠,难以种植稻田,唯有冬麦与粱(粟)轮作方可。”

    冬小麦顾名思义,越冬之麦,每年九、十两月耕种,次年四、五月收割。

    粱又名粟、禾,在小麦进入中国前,粟、黍是北方主粮,后面随着小麦的传播,粟的地位降低,与小麦轮流耕种。基本是每年的五、六月份播种,下半年八、九月收获。

    从时间上来看,冬麦与粟、黍耕种、收割时间可以错开,实行轮耕。后面随着玉米的传入北方,粟、黍才被玉米取代,与冬麦轮种。

    潘浚一脸笑呵呵地看着田间,说道:“听凉人所言,乌水之地还算是肥沃之地,越是往北,越是荒芜,天气愈发寒冷,雨水也越少,于此地军屯倒是不错。”

    诸葛亮应和地点了点头,说道:“往北种黎便可,黎虽亩收少,但却耐旱,四时皆可播种,也可勉强供养大军。届时军中士卒还可放牧牛羊,虽不如南方便利,但可rou粮结合,也是不错。”

    潘浚抚须打趣,说道:“上丞相统兵,有当初南阳隆中之风,彼时耕读,此时耕战,耕不离手。”

    诸葛亮笑了笑,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