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5 (第2/4页)
.63亩,罗谷县1045.14亩,云中县1004.89亩……占据洛城将近一半的土地资源,而洛城三分之二的上等田都归于各个寺庙所有。 单就一个洛城便是如此,虽然洛城是佛门最盛的一地,但大概推算一番,全国加起来僧尼、田地、园地、山林地、水塘、耕牛是多么庞大和令人震惊的数字。而这些均有官府发的契书为凭,实实在在属于各家寺院所有,轻易抢夺不得。 不少地方开支,除“州常赋外,一切取给于僧寺”,出现僧寺多,所占田地多的现象;这些大量的寺院田不交赋,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大大缩水。 做了僧尼不用劳作,便能吃饱穿暖,还有不少信徒百姓供奉,便有大量贪图安逸的人愿意遁入所谓的空门,使整个国家失去了很多青壮年劳力。在这个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代,可想而知是个怎样的资源浪费和侵占。 所以皇帝看了白纸黑字记录的清清楚楚的各地寺院情况后,才会有如此大的火气。要不是帝王自来的修养,估计恨不得直接脱口而出一些粗鄙之言:大爷的,老子勤勤恳恳一辈子,国库空虚永远是个解决不了的大老难。一到天灾人祸,老子就愁的吃不好睡不好,想方设法赈灾救百姓,结果这些龟孙的臭和尚却在庙里过着舒服惬意的小日子,有吃有喝有穿,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实在是气煞人也。 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佛门放低门槛,任由各种各样乌七八糟的人进入后,除了明面上被认可的敛财之外,还随之发展了一大批地下不可见人的产业链。都有这么多收入了,为何还要想方设法开源,自然是人心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