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3章 不显名,功深藏 (第2/9页)
。而这一切布局好了,又在眼下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融资了原本要破产的汽车生产企业,开始转型生产电瓶车,单人助力机甲等产业。 这种种的举措,让神州境内,那些握着国之重器的老牌工业集团掌门人觉得莫名其妙。洛水集团也算是一个大型的工业产业集团,怎么生意做着做着就回去了,开始鼓捣针头线脑的东西了。 经济发展周期中,次等货充斥市场的情况,世界工业历史上只有世界大战时才会出现,这说明消费供不应求,市场对产品实用范围外的其他门槛大幅度下降,消化大量产能。 但是战争中民众的消费需求是国家财政来买单的! 经济不景气,上层结构第一反应总是市场出了问题,韭菜们不消费了,直到彻底陷入危机,才会害羞的承认:掌握生产资料的他们,在市场上投放产品的价格好像是普遍高出民众的承受能力。 如果?如果将价格压低到一定程度呢?资本家们会说不能降,第一次降价,就会引起原材料市场恐慌性下降,结果初级生产商本都收不回来!直接让产品过期烂掉。 课本上,经济危机经典案例,农场主为了维持价格,将牛奶倒掉,都不愿意卖到市场去。他们为什么不愿意降价卖?哪怕收回一点成本也好啊?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是困扰卫铿。 后来大致了解逻辑,购买牛奶的往往是商贩,而且是不讲原则的散户商贩! 当初级生产者有十份牛奶,第一份降价百分之十后,就诱发了市场波动,以至于后面九瓶降价到百分之五十都不一定卖出去。 要知道掌握渠道的贩子们根本目的不是买奶自己喝,而是要贩奶赚钱,这群盯着市场的家伙的逻辑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