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2章 无聊的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无聊的议题 (第5/6页)

,也就是后称为的楚武王。

    在周平王迁都以前,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掌控力还是有的,从当初的岐阳大会盟便不难看出这一点,周天子一声令下,就连远在蛮夷之地的楚人都要拿着厚礼翻山越岭,千里迢迢的前去拜见。

    周天子不给,你不能抢,你要是敢抢,那便是大逆不道。而当时的楚王熊通就敢打破了这一现实原则,你不给,我就自己拿!

    而后历代的楚人亦是不忘先君奋斗之艰辛,不断进取,终于在四年前的弭兵之会上,取得了与晋国同等的盟主地位,除了齐,秦国外,其他国家都要向楚国与晋国朝贡,由此,楚国与晋国平分中原霸权。

    而老头儿以楚国举例的主要原因就是楚国与晋国乃是完全相反的君权制度。

    晋国乃是君主分封制,大小权力都落在六卿的手中。

    而楚国恰恰相反,国家上下所有权力都集中在楚王的手中,历代如此。(非但如此,楚国其实还是第一个实施所谓“郡县制”的国家,很多领地县邑,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到“县公”手上的,而并非世袭的大族)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君主的权力,还是要握在君主的手中。

    在场的学子听到他这话,自然是大声叫“彩”,连连点头,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晋国经过数百年的君权分封,现如今的晋平公早已没了他先祖那般的雄心壮志,大权旁落,整个晋国俨然被国内的六卿把持,公室微渐衰,不复当年之况。

    反观楚国,因为君权始终握在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