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2章 无聊的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无聊的议题 (第3/6页)

   “你不给,我就自己拿!”

    按周人所制定的礼乐制度,简而言之,即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贵贱分明。因此下位者凡事都要看上位者眼色行事,上位者不给,按理来说你也只能选择屈服。

    而楚国不一样。周人灭商后建立周朝,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与功臣,贵族,让他们建立各自的领地公国,以此来拱卫王室。

    而周天子分封诸国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最高等的乃是公爵,都是与周王室最为亲近的贵胄,如周公、召公、姜太公。当然,还有那些被优待的前朝后裔。

    然后则是侯爵,也就是与周王室有着一定血缘关系的一帮人,其中典型则是姬姓和姜姓的齐,鲁,卫,晋,燕,这些也就所谓的自家人。

    其次便是伯爵,分封的人大多都是周王室的功臣,比如秦国,郑国。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跟着周天子干事的,干到了一定程度,得到了周天子的感谢,故此封他们一爵。

    最末等的,便是子爵男爵。

    这里面的典型诸侯国便是楚国。

    楚国与当年的周王室可谓没什么关系,只是因为当初见得商衰而周兴,楚人的首领就率部落之人投靠了周文王,于是便被周文王赐予子爵。

    从周文王赐予楚人子爵就不难看出无论是周王室,还是中原各诸侯国,其实都没把楚人当回事,因为在他们眼中,楚人就是一群蛮夷之辈。

    换句话说,就是未开化的一帮土著。

    但可别小瞧了这些个土著,这个部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