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 伍举献策 (第2/5页)
“嗯,子明此言有理。” “想那王子围向来跋扈,虽名为令尹,却实有楚君之威!而今在我郑国吃了如此的大亏,其报复之心,实难免之。” “既如此,那子明可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既然李然提起此事,子产自是要先问问李然的看法的。 “禀大夫,如今楚国势大,唯有借力打力。” 而李然的看法也十分简单,面对绝对实力的巨大差距,只能借用他国之力钳制楚国。 而他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子产的赞同。只听他附和言道: “嗯,晋楚之争久矣,想来晋国也不会坐视楚国一家独大。” “此次王子围若执意报复,那咱们便可入晋求援。只不过,如今晋国内部亦是错综复杂。自从赵中军害了场大病之后,晋之六卿便可谓是一盘散沙。届时只怕是免不了还需要一番口舌之辩。所以,到时候还得子明多多劳心了。” 堂堂郑国执政卿不想着去摆平晋国,却让李然身为一个行人多劳心? 这逻辑不觉得有些奇怪吗?按理说,身份就决定了话语权。而要论身份,李然的行人一职,与子产的执政卿比起来,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恐怕也不为过。 那是不是也就代表了你子产说一句,其实能顶我李然十句? 既如此,又为何要李然多劳心呢?子产直接找晋国不行吗? 还别说,这还真不行。 这就得从晋郑两国之间的关系说起。 要说起郑国与晋国的关系,那可也算得是另一部血泪史了。 自晋灵公十三年至晋悼公十二年,一百年里,郑国六次顺从楚国,又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