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 (第2/4页)
刮在门上发出细锐的窸窣声,她合上了眼,颈口的灰色粗麻布一片温湿。 长廊不远不近的黑暗里,银发姑娘静静的站着,不敢出声,不敢走近,不敢揽她入怀。 ☆、第二十二章 手稿被平摊在了木桌上,勾线虽粗糙,但还是一眼就能辨识出一张凶巴巴的貔貅脸,三只眼睛。 “我父亲临终前留下了一卷手稿,手稿是他早年从道观里带出来的,上面就记有这个三眼貔貅纹,是用来镇魂的符印。” 刘亮平的父亲?这个男人,李一禾此生只见过两次,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是在阿禾十岁的时候,二十年前的雨夜,他将江一木捡到永顺镖局;第二次是在他长大后,走镖带货到东市地主家府上,当时他已病重在床,面黄肌瘦,但阿禾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镇魂的符印?说来听听。” 刘亮平一直没将父亲的手稿太放在心上,没想到屠龙之技也有用武之时? “这就要牵扯到人殉制了。活人殉葬兴盛于先秦时期,为的是墓主人下了地后还有人给伺候,只不过后来周礼推行,社会变革,人马俑等渐渐代替了活物,但俑是俑,人是人,死物毕竟不比真人,王侯将相既要在明面上维护尊严,又要满足下地后有人守着自己陵墓的私心,就暗地里找人去炼造一种特殊的东西,将活人与墓俑相结合,称为活人俑。明里是俑,暗里却是人,非常残忍,”或许是这活人俑的锻造过程太过不堪,刘亮平不禁皱了皱眉头,“活人身上裹布,盖泥,扔窑炉里烧,说是这样便可封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俑内人的魂魄就散不掉,永生永世陪着墓主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