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包拯登场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包拯登场篇 (第7/7页)

也是张尧佐闹的…

    唉!连黄河大改道这种级别的灾难都是张尧佐引起的?那他还能是个凡人吗?

    皇帝看都懒得看,就扔一边了。初战失利,包拯他们强忍怒火,回家休息慢慢想,定会有办法的!

    本来嘛,张尧佐也是正牌进士出身,虽混得不大出彩,可也没劣迹,凭什么不能当三司使?说他不懂业务?这么多年那么多了不起的名臣能人,都当过三司使,哪位做出过什么业绩来了?国家该冗兵、冗吏、冗费的还是不停地冗。说句难听点的话:都是同一种型号的废物!

    关键时刻还是老同志出马。御史台的老牌弹劾名人何郯因母亲年老,申请外放当官,就近照应。8月5日临走前,和皇帝聊天:张尧佐升官太快,下面人事摆不平了。您要真喜欢他,就把他当您半个多月前去世的亲舅舅李用和那样对待好了。

    只加官,不给权,一世富贵享受着,不显山不露水,难道不好吗?

    赵祯有点心动,真的挺好。同一时间,包拯升官了,从御史台转到知谏院,当上了院长大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开始不停地在皇帝耳边唠叨——罢掉张尧佐、罢掉张尧佐…包大人成了宋朝版的唐僧!

    9月18日,西夏军侵辽边境,又被耶律敌鲁古击退。没藏讹庞与没藏太后不得不考虑向耶律宗真再次低头服小。10月17日,没藏太后遣使以李谅祚的名义入辽,请求称臣罢兵。

    在以包拯为首无数言官“不罢张尧佐就死”的这种压力下,皇帝让步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