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宋立国篇 (第4/7页)
前跪瞻默诵。直到靖康之变,太庙洞开,人们方得看到此碑。高七八尺,阔四丈余。上刻誓词3行: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灭之”…关于太祖誓碑的真伪,史学界尚有不同意见。但无论如何,宋朝尊重士大夫的风气为历代仅见。而柴氏子孙终宋一朝,也未有被戮事件发生。《水浒传》中的柴进之所以能在家中收留那么多江湖泼皮无赖,仗得也正是自己是周世宗后人这一条… 6月1日,李纲到达应天府。同日,宗泽亦至。实话实说,两宋之交的第一名相这趟来的实在不容易。有一叫颜岐的居然上奏说:张邦昌是金人喜欢的,那么他虽已是三公、郡王,还应加封同平章事,让他更显赫。李纲是金人所厌恶的,虽已是首相了。也得趁他没上任就罢免了…下边居然一片应和之声。赵构沉下了脸,说了一句话“如朕之立,恐怕也不是金人所喜欢的吧” 这样的事堂而皇之出现,或许能稍微理解李纲的心情。而他之所以那样苛刻地对待张邦昌,其中不无夹杂着整顿官场风气的用意:如不先把投降派、软骨派的金人党清除,南宋就根本看不到生存下去的希望!而杀张邦昌,正是绝好的前奏…难道投降、篡位还有理了吗?那么以后再濒临绝境,谁还会为国尽忠、不惜一死? 因此第一名相无论如何都要张邦昌去死!但还是有很多人替张邦昌说情,据说连赵构本人都回忆起了当初和张邦昌一起出使金营的情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