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免役差役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免役差役篇 (第3/6页)

政治犯,回归土地沉淀灵魂,这一步步走来,苏轼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前截然不同了。这也是他和司马光的最大区别!司马光哪怕归隐洛阳,都处于人文之巅享受世人膜拜,从来就没身份上的变化,他心灵从始至终都是纯正的士大夫阶层…

    苏轼摆事实讲道理,把他流放全国各地的实地经验告诉司马光:免役法也好、差役法也好,其实各有利弊,没哪个是十全十美的。真正衡量起来,基本分不出好坏,只看着眼点在哪个受益阶层…这时司马光沉默不语。

    苏轼满腹经纶荡漾,大段语录涌了出来。忽然间从两个具体法令过渡到法令改变的根本上,他想在原始点上彻底阐释法令的由来和变化。为此,他从神话时期的夏商周三代说起,历经秦汉唐五代,最后说到宋朝,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合成一核心——法令是可以改变的…司马光继续沉默不语。

    苏轼却暴跳起来,觉得受到了极大侮辱。堂堂当代文坛领袖苏东坡说事,听众居然脸露愤色、表情不爽,这是对他学识、风彩的极大蔑视!却不知在司马光心里,他苏轼已把当代最伟大史学家侮辱得身无寸绦了。和《资治通鉴》的作者说历史?我不理你,你居然从夏朝开始说,一大堆一直啰嗦到本朝。你不知道我15年都在干什么吧?用你来给我讲历史?何况你口口声声说法令必须变,得与时俱进?我看你是忘本了。本党魁在15年前就公布了旧党的法令观念——法不可变!最好是三代时的古法一直流传到今天,宋朝才会是最完美的社会。这样子与俺当面唱对台戏,你是个叛徒吧?

    可惜的是苏轼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直讲了下去,这中间司马光的心理动态被他统统忽略。见到党魁大人脸色不悦,他反而怒了,觉得应给对方上上官方礼仪课!苏轼说:当年你和韩琦老相公争论陕西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