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文之狱篇 (第6/7页)
人剔除了,所有问题都集中在朔党身上。这不很好吗?反正刘挚、梁焘你们现在就在流放中,死猪不怕开水烫,重点轻点都无所谓了,就当是为党国又做了点贡献! 章惇看着这份口供,有点小满意,更有点不满足。打击面缩小了,没预想中的华丽嘛!不过案件还能继续审下去,大的方向没变嘛…且吕大防已死了,韩忠彦和新党走得很近,这2人放过也就算了… 宋哲宗看着这份口供,有点恍然大悟了。他一直对元祐年间大臣们对他的态度想不通。他是皇帝,早晚要亲政,这是最浅显道理了,可为什么吕大防、刘挚等人就敢于漠视他呢?如用一直想颠覆他、谋害他来解释就清楚了…他们是敌人,自然不会尊重他! 可万事讲证据,无论文及甫最初写的那封信、还是这时的另类解释,都只是单方面指证,拿这定罪不能让人心服… 于是宋哲宗亲自找来办案人问:这些元祐大臣真的谋反了吗?有没有证据? 回答:他们确实有谋逆打算,只是还没表现出来…微妙吧?这句话要看怎样去理解。大多数人会说这根本是欲加之罪!没表现出来的罪过,怎可定罪?这是个冤案,旧党是被冤枉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呢,刘挚等人对宋哲宗的蔑视可说是叛逆的前奏,至于没实施具体行动,请问:你有杀人的动机,只不过杀人未遂,就可以不判刑了吗? 就算解释起来很牵强,但在君权专制时代里,这理由足够了!宋哲宗下令把刘挚、梁焘从南方流放地押回来,进京受审!命令没过长江,南方的消息却已传进了开封城——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