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_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2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235节 (第6/8页)

杂也太脆弱,这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

    好处在于,上层很难掌握它。

    仅仅是宛安县广泛种植和收取的药就有二十多种,打算收钱还是收药?额度怎么定?别忘了,宛安县早期不少有地的农人就是生活在破产的边缘,是靠药材去补贴人头税,收十分之一就能超出当时农人承受的限度。

    面对这种情况,要是按种植药材比例收药,那农人就会在不种药和继续种,但交上去一堆不是药材的杂草,而后被查惩处,最后闹事镇压种度过。要是按药收钱,那,基本上便先是忍,忍到无力承担便开始闹事再被镇压。

    两种结果殊途同归,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过程中医属一定会凉,最后别管是药还是钱,都别想收了。

    汉武帝时期的大臣,还不是西汉末期那群只会空谈的儒生,就算是大农令和少府看不出这样做对医属算什么,底下肯定有人能看出来并告诉他们,但他们还这么做,无非就是出于掌握不了全部,那就只掌握对自己有利部分的心态作祟。

    这便是医属难以被上层掌握又太脆弱的坏处了,上层觉着掌握不好的资产可以不要啊,收税导致医属凉了也没关系,正好名声已经烂了,平民也反对它存在,那废除医属转官营种植药材不就行了?反正会种药材的农人和女医又少不了,户籍定好,人随取随用,服务他们就够了,到时候这些人还会对他们感恩戴德呢!

    至于民众无医治病?嘿,底下的那些牛羊和他们这些权贵大官有什么关系!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上一个被这么打压下去的商人群体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商人创造的明面价值可比医属多多了,但整个封建古代的上层都是对商人处于打压状态,很大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