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165节 (第3/8页)
正是‘粗浅’的医术,赤脚医生没有出现之前,国内还有不少靠一门偏方吃饭的游医呢。 这点,蔡彭也没有怀疑,毕竟在乡间门行医的门槛几乎等同于没有,而军中教导的医术,取自《素问》和《灵枢》,理论正统的同时,又是拿着军中人士试验出来的有效药方,靠它在乡间门混口饭吃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全靠自己摸索,医术说白了,就是靠经验累积,有了理论方向,试肯定能得出如何治疗的办法,而整个宛安县,已经密集到一个村能有两个村医,这代表整个县城上万户的人口几乎都被诊治过——这是多么可怕的行医经验数量? 在这个数量的支持下,猪都能成为名医! 更不要说,如今的医学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它并没有那么多可以学的东西,像他老师,学医两年就可以给他人看诊,三年就可以独立行医,而资质愚钝的蔡彭,也不过是用了五年,那些花了十年乃至更久时间门还在做学徒的,除了品行,经验不够,大多数是成了老师手中的奴隶。 不过这种比老师更加激进的收徒方式,还是有些颠覆蔡彭的认知。 “原来是这样。” 蔡彭点着头,在他看来,韩盈还是有克制传授医学范围的,不然她不必让一个村只有两个女医,她完全可以教导的更多,只是,打破行业禁忌,颠覆现有利益格局的行为,必然会引发他人的口诛笔伐,当年老师广收门徒的时候,同样是得罪了不少人,她这么做,无非是本地原先没有医者,现在名声传播开,岂不是要引来不少同行攻讦? 稍稍思索后,蔡彭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想。 “我想过这个。”韩盈没想到蔡彭还会提醒这件事,她笑了笑,说道: “依我愚见,正所谓人命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