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233节 (第7/8页)
巴郡的天险对本地人提供了多大保护,便造成了多高的阻碍,千里良田催生的富庶也成了消磨意志的温柔乡,出去,必须让自己的孙子,孙女都走出去! 有意锻炼自己天分不错的孙女,巴郡郡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问道: “细君可知,今年上计吏回来时,曾带来一个消息,据说这韩婴用案例比对的方式,证实表亲通婚有违天合,子嗣畸形,无子的可能较寻常夫妻多出数倍有余?” “咦?” 被唤做细君的少女只有十三岁,巴郡多山,还有很多在山上居住的夷人,这些人中,不少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习俗,再加上此地最大的女商巴寡妇清的事迹还有流传,很多人家对自家女孩的教育便不止于后宅。 细君更幸运一些,她生在郡守家里,在这样的环境中,眼界别说比别的女孩,比九成九的男子都要宽广,而比幸运更好的,是身为郡守的大父愿意教导她。 毕竟,哪怕再有母系习俗残留,女性的上升空间和范围也已经收缩到了很低的地步,古代又是父教儿,母教女的模式,在母亲没有更高地位的情况下,她们能教导的政治经验,很难比过手握权力的父亲,更不要说比父亲更高的祖父。 高起点,对少年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使得细君哪怕年龄只有十三岁,也能开始分析起来局势。 “韩婴不过是一介县吏,就算有献瓷器之功,也不至于将表亲通婚有违天合传到长安,并扩散到此等地步,这与皇后一直无子有关?” 面对祖父,细君没有十足的把握,她忍不住加以解释: “汉国外戚贵重,皇后无子,想来也给了不少权贵大臣们希望,若能使陛下废掉皇后,再选新后,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