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 (第2/4页)
。 他笑了一声。 那一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他十七岁,他九岁。 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名字。姓明,名诚。 法国的秋天是可爱的。气温降下来,空气清新,干燥爽朗,太阳光里有种淡然冷漠的金色。中国咏秋的诗句在法国用不上,法国的秋是一个季节,不是一种思念。 “即便是拉马丁的诗句,感叹号问号都破坏气氛。”大哥说。 明教授显然没有跳出时代的窠臼。他是那个时候典型的知识分子,出生于帝国的余晖,成长于民国的烽火。西风压倒东风,东风在他心里日夜呼号。他唱得了歌剧,也唱得了京剧。小提琴和胡琴在他脑子里轮番叫阵,然后一齐问他:你要哪个? 明助理手臂上搭着他的大衣,走进他的办公室——他是惟一一个进他办公室不必敲门的——“先生,客人到了。” 明教授站起来,穿上大衣:“回家。” 明助理始终落后他小半步。他跟着他。颀长的少年抱着瘦骨嶙峋的幼童,魁梧高大的英俊男子领着清隽高挑的男子,慢慢地走。 明诚在一楼准备咖啡。他端着咖啡上楼,才发现客人竟然已经早就走了。明楼坐在圈椅里,一只手握着手杖,默默沉思。秋日的天光映着他刚硬的轮廓,一笔勾下来,精彩绝伦。明诚端着咖啡:“先生。” 明楼没应。 明诚只好:“大哥。” 明楼才看他。这个像是希腊雕塑的男人在镜片下面的眼睛冷酷肃杀又多情,他就那么看着他一眼,明诚就笑了。 “阿诚,我们要回国了。” 明诚表情轻松:“好的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