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节 险些尴尬! (第2/4页)
变动伐金大军的人事安排,江万载武官出身,近年来中了进士,改任真正的主将正好合适,这体现了我大宋朝文官指挥武将打仗的优良传统。 他把他的计划一说,朝中的文官们齐说好好好,正该如此! 但遭到了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的抵制,他认为伐金大军以忠顺军为主,就应该由忠顺军主将孟珙负责,不然的话……史嵩之也是进士出身,做的是文官,很清楚文官斗争的把戏,史嵩之说:“孟珙打得很顺利,临阵换将是大忌,万一所托非人,则童贯之事重演就在眼前!” 宋金两国约定“海上之盟”,就是因为童贯打得太拉胯,让金军知道了大宋的虚实,那士气就一下子上去了,打得宋军拉稀。 一番话就搞得诸人纷纷退缩,都不支持让江万载做真正的主将。 毕竟史弥远死了没多久,脸还是要给他侄子史嵩之,且伐金大军的军粮由他所在的京湖制置司供应,孟珙听史嵩之的,史嵩之有足够手段制约伐金大军。 关键在于他所讲的一旦不用孟珙,吓唬大家:“童贯之事重演就在眼前!”则大家就成了千古罪人,这个锅是谁都背不起的。 主将动不了,那就动监军陈贵谊,本来大伙儿不想动他,毕竟大家是同行,都是文官,文官动文官,岂不是让武夫们看笑话。 他们先是提醒陈贵谊要认真履行监军的职责,发现他一条路黑到底,继续帮着孟珙。 得,就换他! 不过陈贵谊是老资格文官,一般官员去换他,搞不好他来个抗旨不遵,要是孟珙又打胜仗了,那他更有理由,以这个老小子热衷名利的尿性,真有可能抗旨不遵! 抗旨不遵,对于我大宋文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