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节 你有利用价值就有人帮你 (第2/4页)
“崇文抑武”是有宋一代强化君主治核心,也是文人政治形成的重要基础。 以文吏夺武臣之权:宋太祖一改前代“出将入相”之习,确立了“宰相须用读书人”的基本原则。(注1) 宋太宗时,军队中大部分高、中级将领的职位,都改由文官担任。尤其是枢密使一职,几乎完全为文官所垄断,由武臣出任者只是个别情形。很多地方官员,还被赋予了兼理地方部分军务的职责。 临战之际,也多任命文臣统军出战,而以武将为辅佐,比如赵葵、赵范和全子才去端平入洛,哪听到武将什么事;孟珙不断打胜仗,但人们把功劳都归在了史嵩之的身上。 朝堂从此没有了手控朝政大权的武将,地方上也没有。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根除唐末以来武将跋扈地方的弊病,由朝廷选派文臣带京朝官衔担任州一级长官,称“权知军州事”或“知州”。 宋太宗开始就规定节度使除兼任所在地州府长官外,不得兼领支郡。到后来,节度使俱为遥领,并无实授。 为限制知州的权力,在州一级设置通判一职,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所行文书必须有通判签字才能生效。 如此严密的统治方法,武将只能令兵打仗,对朝政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不仅如此,为了打压武将,文官不惜以“莫须有”的罪名加罪到武将身上,就是要委屈你、弹劾你、让你受不了,时时要谨慎小心,绝不能越雷池半步! 现在,谏官们发现孟之祥有冒头之势,就立即下手去对付他。 若是一般武将,哪怕受委屈,唯有忍受。 而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孟之祥,早就清楚了宋朝文官的德性,这帮鸟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最终把国事搞得不可收拾,俺才不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