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宋_第233节 史蒿之力拒朝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节 史蒿之力拒朝廷! (第2/4页)

事管理机构,权势很大。然而,随着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以及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地方军阀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以致于兵部的权力大大削减。

    宋朝建立后,对兵部的权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弱化和虚化,据《宋史》记载,兵部掌“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

    其中不难看出,兵部对厢军、民兵这些战斗力不足的地方军队进行一些管理,加上一些后勤保障、测绘地图之类的事务,对于宋朝真正的中央军“八十万禁军”(并非是实指)是根本没法染指的,更谈不上指挥作战、调兵遣将了,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

    南宋此次军事行动原本是打算在三个方向,配合夺取河南之地的,除了赵葵统领的两淮战区宋军,宋理宗还想调动京湖的史嵩之以及四川的赵彦呐,然而两大臣皆不支持此番战事。

    赵彦呐不出兵声援赵葵军,吸引关中之地的蒙古军,对入洛帮助不大,也就罢了,离得远帮不上什么大忙。

    史嵩之很重要,朝廷说要封史蒿之为“兵部尚书”,毫无诚意,史蒿之只能呵呵了。

    他写了一道折子,托使臣带回去呈交皇上御阅。

    宋理宗观看史蒿之的折子,乃是拒绝接受“兵部尚书”职衔,说什么才疏学浅,不堪大任,还有就是新近受赏,不好意思再进位。

    同时,对于要其出兵的要求,史蒿之的意思是“臣不奉诏!”当然没明说。

    以前交代过,“抗旨不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