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不好,也不坏 (第2/5页)
的工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今日之所以几个武夫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造纸的过程,他却不知,在他们造纸之前,云琅整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如果把准备制造纸张的原材料的时间也算上,时间还要向前推进两年多。 期间的花费,更是司马迁这个穷酸文人所不能想象的。 穷人之所以读不起书,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穷,穷的连书都读不起了,还怎么来建造花费更大的造纸作坊? 相对百姓而言,竹简,木牍更容易获取,皇帝,勋贵们觉得那些东西非常的沉重,而穷人是不嫌弃的,他们不会认为竹简,木牍会对他们学习造成什么障碍。 问题是穷人读不起书,更用不起纸张……连霍去病这样的关内侯看到纸张的时候都觉得珍贵无匹,让那些穷人在昂贵的纸张上写字岂不是会要了他们的老命? 短时间,或许说很长一段时间内,纸张还无法完全替代竹简跟木牍。 那么,谁才是纸张的使用者呢? 毫无疑问,是皇帝,是勋贵,是官员,是富裕的读书人,绝对不会是百姓。 既然如此,云琅把秘方传播出去之后,就一定能让纸张便宜下来吗? 不见得! 最需要纸张的人是谁呢? 是每天要看上成百上千斤竹简的皇帝刘彻,是每日里都要写大量文字的宰相公孙弘,是急需让文字书写变得简单容易的董仲舒! 既然纸张的主顾是这些人,那么,纸张即便是很昂贵,跟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