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3 (第2/4页)
半熟不熟的。小孩子恋伴儿, 陈一天一回来就找他们玩。 其中有一个男孩,比陈一天大一些,面黄肌瘦, 终年咳嗽,还喜欢用袖子抹大鼻涕。 天长日久,鼻涕把两颊糊出两个蝴蝶翅膀,孩子们都有外号,他的外号就叫“蝴蝶膀”。 他离奶奶家最近,一般负责叫陈一天出来玩的就是他。 上次奶奶带他和于乔回老家,他还在街上碰见蝴蝶膀先生,他的大鼻涕早没了,怀里还抱着个女儿。 国庆节的某一天,他来叫陈一天出去玩。 国庆节前后,正是东北玉米收获季,辽宁的山区农田种满了玉米,地里满是割倒的玉米杆。 农业机械化是几十年以后的事。 当时的东北,还是手工农业的天下。 春天用牛拉犁翻地,夏季人工铲草,秋天收割,先手镰刀把玉米株割倒,摆成一铺一铺,人坐在玉米铺上,手工把一穗一穗玉米剥开,取出玉米棒子。 再用两轮车把玉米拉回家,上仓通风阴干,收成换钱或当作粮食。 剩下的玉米秆另有妙用。 家里养牛马的,玉米秆是大牲口整个冬天的粮食。 吃不完的当作柴火,冬季取暖做饭暖灶用。 陈一天跟在一帮孩子后面,在收割完的玉米地里疯跑。 他和“蝴蝶膀”年纪较小,走在最后。 玉米秆被镰刀割倒,地面上留有10厘米左右的根茎,东北叫“苞米茬(zhǎ)子”,坚硬锋利,向天的小尖刀一般,城里小孩陈一天走得很小心。 远处有放养的几头牛,被吵闹的孩子们惊到,踏出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这块玉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