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_015、礼为理之纹(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5、礼为理之纹(上) (第5/6页)

所据皆以此。先有世上之理,后有国中礼法。若礼法不符于理,则当变,否则君与民皆危;若礼法害民,则当废,否则民变君废。”

    虎娃晃了晃脑袋道:“先生,我听着有点发晕。”

    不仅是虎娃发晕,旁边的人都晕了。在这个年代,巴原上尚无成体系的文字,假如只用语言去描述,很多事物细微的差别若想阐发清楚,对人们来说则是极其深奥复杂的思辨过程,必须要有极佳的悟性,并精思不辍。

    中年人方才所说的“礼”与“理”,在巴原各国所使用的语言中是同音,绝大部分世人就把它当成一种意思。在有些场合的语言运用上,语境可能会出现微妙的差别,但也很难解释清楚。中年人听虎娃这么说,继续开口时声音中便带上了神念,有着超越语言的复杂含义。

    他所说的“理”是指万事万物的因由、本质、事物发生的规律、过程以及结果,这是个抽象的概念。假如运用到世人世事中,那便是对真相的判断、诸事的因由。掌管国中诉讼刑罚的主官叫做理正,因为他便是负责这样讲理之人,也是执行国中礼法者。

    而他所说的“礼”,在当时的世人看来,可不仅仅是礼貌和礼数的概念,这只是人们交往的态度问题,而是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一整套规则与制度,包括各种典章仪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敬神的祭礼,它是国中礼法的基础、也代表着礼法的威严。

    中年人说得兴奋了,放下穿着烤rou的树枝,伸左手不知从何处凌空摄来一块石头,右手一挥,石头便从中间如刀削般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