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长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38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9 (第3/4页)

口白话的,而且后者还会是大多数,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没事谁也不会想到去讨论这个。

    朝廷会试往年从来没有出过这样比较实际的文章,士大夫们从来都是讲究理论上的东西,这也就导致了,很多进士甚至是状元,刚一做官的时候都是不通庶务的。

    留在京城的那些还要好一些,起码都是从底层开始,慢慢学也不会耽误些什么,但是被派到外县去做官的可就不一样了。

    一县的父母官,都是些半点经验没有的人,可以想象,他们会治理成什么样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县令都是不怎么管实事的。

    县里的杂事都是由县丞去接手,而若是没有背景的县令,遇到在本地有着很高威望,又在朝廷上有着一定背景的县丞,那甚至都容易被架空。

    当然,这对于县令其实并没有什么,除了心里面憋屈一些之外,其他的都还好,因为只要时限到了,他们就会被调任或者是升迁。

    一个县令通常不会在一个地方做太久的官,都是三年或者五年调换一次的,而且他们通常不会被派到本地去,或许这也是为了防止勾结吧。

    不过对于县令没有什么影响,对于县里面那些百姓却未必了,进士出身的县令们,通常是不怎么缺银子的,他们想要收入,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随便纳几个商人的小妾,又或者是给商人们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就能得到不少的一笔银子,对于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都不是不会压榨,而是根本就看不上眼。

    普通的百姓能有多少钱,就算是再压榨也根本就压榨不了多少,而且一旦压榨的狠了,甚至还容易引起乱子,坏了自己的前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