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既与天为徒 也与人为徒 (第1/5页)
“好的,我以为如果要理解这段心法,首先就是要理解什么是’一‘,一就是不二。比如好坏、大小、贵贱、贫富、强弱等等这个都是’二‘,也就是分别判断心。’一‘就是在分别判断心之前要有一个无分别心,也就是平等心。分别心很容易生出来,因为人们凭借自己的欲望感情喜好就可以直接生出来,但是用这个生出来的分别心观察世界,得不到世界的真像。还很有可能会被能自己的欲望感情喜好遮蔽掉客观,所观察的世界有可能只是被包装了的世界。比如我们见到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人或者乞丐,如果先起分别心,极有可能会想,这个人是好逸恶劳的懒惰之人。如果我们能够一视同仁的有平等心,先不起分别心,先不去主观武断的判断,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也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的人,我们就会从这个’一‘的平等心无分别心中生出仁爱怜悯之心。 再比如我们见到一个人,多数人首先就会判断一下,这个人对我有益,还是对我无用,这样就是’二心‘,就是分别心。怎样使自己达到这个一呢?我理解的就是先把这些主观的、武断的受到欲望喜好支配的分别心放下来。只有这个样子,才能见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才能见自己的本来面目。 所以达到了真人的境界,就可以’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就是说这个时候我是真正的自觉了,真正的独立无所依了,感情呀,欲望呀等等这些主观的因素都去除了。我能够站在大道的立场上观察认识这个世界了。这个’一‘我的理解就是通达无碍,没有任何主观的东西阻挡我能够游走在这个世界的所有地方,我能够把所有的一切都贯通,也就是可以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