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逆天的运气 (第4/5页)
感叹的说,宋版本的经济价值暂且不论,光是文化价值,就能让人着迷。 线装书虽然是在宋代才问世,但同时,也是宋刻书为最好。因为在宋代的时候,雕刻最为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而且校对也极为细致,绝对不会有错字缺文的现象。并且宋刻书的书写,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并非一般的工匠所为。 宋代的书,纸张均匀整洁,墨色清亮润湿,印刷的效果自然非常白静清爽。而且用墨也恰到好处,哪怕jiù shì 沾了水,阴干之后,也不会有明显的印记,打开书本,自然会有一种书香。 而且宋代之书,如果出现皇帝的名字时,都会避讳,大概原则jiù shì 那个字会缺一笔。比如说“匡”,那么在真正的宋刻本里,里面那个“王”下面那一横是没有的,成了个“干”字。还有像“光”字,上面中间那一坚也是没有的。“恒”字的右边下面一横,也是没有的。“祯”字“贝”的那一点,也是不会出现的。 宋版的版式设计堪称精致。文字的分布极为讲究,板框的高广与行格的多寡,都以事先设计要求的字体大小及每行字数的比例而定,大字本每半页七八行,每行约十五六字以下;小字本每半页十三四行,每行约二十三四字以上。如今流传最多的是每半叶九到十二行,每行十八到二十二字的中字本。不少学者借助宋刻原版,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huī fù 古籍的真实面貌。 宋代,政府对校勘十分重视,甚至由皇帝亲自过问,聘请专家把关。为了保证刻书质量,官方还采取若干措施。如规定刻板前需要进行三次校正,即校勘官校完,送复勘官复校,再送主判管阁官三校,这样才可以拿去刻板。而刻板完成,对版样还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