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八章 你是不是吴宁 (第4/8页)
“不举荐,少恩荫,也就把世家上升的通道堵死了。” “大行科举,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不是人才,科场走一遭。” “公平,也省了麻烦!” “......” 武则天沉默了。 “能行吗?”老太太有点不确定。 现在的大周,包括大唐时期,还是以举荐为主,恩荫为辅。 毕竟这个时候,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准确地说,是少数家族手中。叔叔举荐侄子,或者子承父业,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举荐和恩荫才更有效率。 至于科举...... 科举就是个幌子,朝廷那么大的用人量,单靠科举考上来的那么几个人是不可能供应的。 这也是武则天宁可杀了世家,让天下乱一乱,也没想过去大兴科举的原因。 在她的认知里,民间的寒门子弟毕竟是少数,科举也兴不起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如果换了宋、明、清的任何一位皇帝,非笑话武则天是傻帽儿不可,太小看天下人“当官的决心了”。 殊不知,终大唐一朝,从科举入仕的人才,加一块儿也就几百人。可是到了大宋,呵呵,几百人?一科就录用一千多的也不是没有。 武则天担心的这个事儿,根本就不存在。 其实,她现在要干的事儿和黄巢有什么区别呢?都是把世家杀了个干干净净。 不同的是,到了北宋时期,赵家是不得以而为之。 那时候,已经没有世家了,文人家族更是少之又少。朝堂上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爆发户,更没什么可举荐、恩荫的。 所以,赵家只能被动地收紧举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