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撕_分卷阅读1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4 (第3/4页)

是说以零售价拿的吗?这就露馅了?但罗老师也无心计较,H市大厦都是吊牌价不打折,她还能拿点折扣,已经是合算了。“好吧好吧,能拿上就行了。”

    这段对话,并不仅仅是在一处县城内发生,也绝不仅仅是在南昌路的一家店铺,2007年的中国,在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大学毕业生能拿3000薪水已算体面,月薪过万是让人瞠目结舌的高薪,更遑论还在吃草的西南西北,一件5300的夹克会有销路?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做梦,但2007年的中国,同时也是贫富差距悬殊的事实逐渐浮上水面的一年,按照二八法则,全国就有一两亿人掌握了80%的财富,哪怕把这个数字缩减到收入前10%,也意味着13亿的庞大人口,1%就是1300万,中国的富裕家庭足以填充一座上海这样的大中型城市了,对他们来说,这件夹克的售价是个数字,但也并不怎么可观。

    甚至于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市面上没衣服买——很显然,中国大部分财富的掌控者都不年轻了,一线大牌过分有设计感的衣服,不适合他们的身材、身份和审美,他们也并不都生活在大城市,更无从去接受世界名牌的熏陶,甚至消费观也无法容许自己购入如此奢侈的产品,她们是有钱,可多数都穷过,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对于那些生活在县城的有钱人来说,料子、剪裁都有要求,样式又要大方,至少不能土气,符合自己年龄段的衣服,基本不怎么存在于市场,也所以笙歌、鄂尔多斯等专卖店能畅销——样式还是有些土,但料子好,也勉勉强强了。

    【韵】的出现,一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