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104节 (第5/7页)
吧?这人嗤笑什么?难道是天生一副嘲讽脸吗? 在李玄霸疑惑的时候, 杨暕和杨积善已经夹枪带棒聊了起来。 李玄霸从杨积善与杨暕的聊天中,结合高颎曾经的授课,勉强明白了为何杨积善会对自己态度不好。 杨积善是字, 他本名杨玄德, 是如今楚国公杨玄感的幼弟, 虽年纪不大,但因为楚国公杨素的功劳,被授予上仪同三司。 上仪同三司是散实官, 即北周的勋官,专门授予关陇集团的贵族子弟。 隋朝的官制相当复杂,有散实官(勋官)、散官和职官三套系统。 职官即实权官职, 不必多说。 散官是延续魏晋门阀那一套,依照门阀品级直接定官职, “上品无寒士”就是指的散官。 自魏晋后, 散官是官员“本阶”,即无论你当什么实权官职,身上官品都是以散官品阶为主,所以才会出现手握大权的寒士对没有实职的门阀卑躬屈膝的情形。 勋官是西魏关陇武人集团为了取代山东旧门阀,联合关中郡望世家自造的一套新的门阀体系, 取代了“散官”为官员“本阶”,即关陇贵族的“门荫”。 隋朝建立后, 关陇贵族有政治上的实权和特权,山东旧门阀把握地方郡望和经学人才,双方矛盾尖锐, 其表现之一就是散实官和散官地位的不断调整。 杨广看到了这一点, 脑袋一拍, 在大业三年撤了散实官的名字和散官的体系, 把两者合而为一。 比如杨玄德原本是从四品的上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