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狱辛亥_第七章 举步维艰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举步维艰2 (第6/7页)

迷马汉的海权理论、一心谋求阳光下土地的威廉二世恐怕会食不甘味吧。想到这里胡瑞从一本书上看到关于一战末期德国公海舰队彩虹行动的文章,里面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一战德国公海舰队的家底,其中那个就有公海舰队最后的巨响——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图片、结构图一个也不少也顺带介绍了一下建造和设计简史!望着上面详细的不能再详细的图样,胡瑞忍不住狂喜,如获至宝的把这本书捧在手里,随后招来图纸和铅笔一笔一划的临摹起来。“巴伐利亚级战列舰,首舰1914年1月22日开工,设计排水吨位28530吨,满载排水量32200吨。动力采用11台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3台帕森斯/硕效蒸汽轮机(萨克森号计划安装两台帕森斯涡轮机和一台man柴油机)、56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最大速度22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12节。配备8门(4座双联装)45倍径381毫米主炮、16门150毫米45倍径舷侧副炮、10门88毫米45倍径速射/放空炮,5座6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编制1172人(军官45人)。。。”慢慢的沉没在斯卡帕湾的钢铁巨舰的身影逐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胡瑞不是海军出身但是从小就收家庭影响喜欢军事对于海军和空军也能站在资深军迷的角度上大致说出个所以然来,没记错的话这种一战前后大规模采用的炮廊设计是使得副炮无法和主炮一样集中火控系统,繁杂的程序造成极低的效率。炮廊中安放的火炮受制于海况经常使得靠近海平面的火炮无法发射,而且战舰受创进水后炮廊极为容易导致舰体大规模进水。思前想后胡瑞把16门副炮改成了8座双联装炮塔,左右舷各自布置4座,取消了无用的全部鱼类发射管,改进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