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二十章 会试高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会试高中 (第2/16页)

极大。因此前考生作五经文,都是五经内自选一经五题作答,可乾隆五十二年,朝廷认为五经只选一经的作答方式,极易导致考生不习其他经文,从而投机取巧,荒废经术。因此乾隆下令,之后五场乡会试,五经轮流取一经命题,自乾隆五十八年起五经各选一题,以兼顾儒家经典。

    而阮元参加的这场会试,早在两年前就已确定,五经文只考《尚书》五条。阮元原本精于《三礼》,虽不废《尚书》,但也自忖未臻一流。所幸孙星衍于《尚书》一道,乃是精研数十年的大家,更是此时海内首屈一指之人。是以阮元也向他多加请教,一年之内,《尚书》之道大进,这次考试应对下来,却也比之前轻松许多。

    这日下午,考生陆陆续续应答完毕,相继走出考场,阮元所在的考棚乃是“秋”字棚,其中考生,包括前后几棚,都是江苏举子,出了场,不少同乡举人也聚在一起,相互通报姓名籍贯,期望日后一旦高中,也好结而为友。

    眼见其中几个考生,正在说起这日第三场会试之事,阮元看了颇有兴趣,便凑上前去。施礼道:“在下仪征阮元,草字伯元,还望各位兄长见教。”

    几个考生也早知身边来了人,听得阮元自报姓名,一时纷纷还礼。当中二人,尤为瞩目,一人已略有髭须,但平静从容,似乎这百中取五的会试,对他而言便如行云流水般自如。另一人身材瘦长,眼中却有一股不俗的精神,看着虽是家境贫寒,却极有志气。

    只听那有髭须之人说道:“在下是通州胡长龄,字西庚,这位是山阳汪廷珍,字瑟庵。”说着向那瘦长之人指了一下。又道:“今日这策论,在下觉得颇有意味,故而遇到这位汪瑟庵先生,与他聊了一些,伯元贤弟,你却认为,今日这五道策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