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文艺时代_第四十六章 电影与小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电影与小说 (第3/4页)

节,希望能够拿到一些奖回来,他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很有信心。

    苏桐表示祝贺,但是看得出来,虽然这电影是根据他小说改编的,他对电影却并不十分上心。

    于东可以理解苏桐,因为小说在交给张一谋改编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另一部作品了。跟原著相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显然大为不同,后者显得更加直接。

    这并不怪张一谋,而是因为小说和电影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假如张一谋真的完全按照小说来拍,恐怕也拍不出来那种若有若无的细微感觉,就算他能拍出来,观众们也很难看得出来。

    电影需要用更加具有冲突性、更能用rou眼看得到的东西来展现剧情,这样才能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而小说不同,小说里随便一个简单的场景描写,一个若隐若现的意象,就能把读者带到无垠的想象空间当中。

    别说是电影和小说之间有差别,就连小说跟戏剧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戏剧在冲突上有着更高、更直接的需求。

    契诃夫说过:如果第一幕里面出现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中枪一定要响。

    所有在戏剧中的细节都要发挥作用。

    这倒也不是说小说里面的细节可以没用,只不过在小说中有些细节是不用直接把作用展现出来给读者们看的。

    如果按照契诃夫这个戏剧理论,恐怕先锋派作家首当其冲要挨批,很多读者读完先锋派作家的小说,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席间于东也从张一谋的话语中得知他们这次来金陵的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