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5 (第3/4页)
他坐下来盛了清水开始研墨。 不一会儿,提醒考生准备发放考卷的铜锣,敲响了三声。 紧跟其后的,是主考官的声音,“庚子年八月乡试第一场,开考——” 声洪如钟,响彻云霄。 十几个拿着锣鼓的书吏们见状,立马小跑的往号房四周分散,边跑边敲锣,大声的复述着主考官的话。 巷道后边听到声响的秀才们,立马坐直身子,安心的等待考卷下发。 ☆、【132】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号房门口有一块可以掀起的桌板,发考卷前,官差会将号房上的桌板锁给锁上,这一锁,就要锁三天。 考卷很快就发了下来,三天的题量很大,光拿到手的试卷就足足有三十多张,还好谢行俭出乡试考集时模拟了好几回,不然这一下拿到这么多考题,怕是心都要惊一下。 他例常检查一遍考卷上是否有错印、漏印,花了一刻多钟才检查完毕。 南方乡试题目与京城所在的北方稍微有点区别,谢行俭没有着急下笔,大致浏览一遍后发现,平阳郡的乡试题更偏重于策论和算术题,注重考察应试者阐明义理的逻辑性。 墨义题偏少且简单,这些都是送分题,帖经题相对多而且难度很大,每经十帖,他先做的就是帖经。 帖经题向来只需要应试者能熟记经文,会辨章析句就行,平阳郡出的乡试帖经,挑选的都是些孤经绝句、偏僻隐晦的经文,不过这可难不倒谢行俭。 他之前在京城编写考集时,为了把这些断截枯燥的经文给记住,他特意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