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_181、历史的脉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1、历史的脉络 (第4/8页)

全国上下多少人翘首以待,都等着打仗立功。

    所以汉朝的战争非常频繁乃至是为打仗而打仗,一直打到穷兵黩武.......

    历史书上一般不表汉朝的战争,因为太血腥,不少时候就是汉朝故意去挑起战争,毫无正义可言。

    打仗不是为统治,不是为国家百姓利益,只有一个目的,将士割头立功,获得上升渠道。

    所以王夫之说“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算是非常精彩的论断了,是军国体制决定的,从刘邦立国时决定遵循秦制,加上以军功为功等举措就已经决定。

    在末期内斗严重的情况下,文武重臣要获得政治资本的办法居然还是打仗,把周边的国家和部族按在地上打以彰显自己的实力,用这种穷兵黩武的办法。董卓就是这么发家的。

    到隋唐之后,有科举制度,一下就文明起来不少。有汉朝打下的基础,周边国家、民族都有文化认同,因为许多都曾经是汉朝的附属国,也十分惧怕武德充沛到疯狂的中原大国,统治起来就很方便了。

    在历史长河中,汉朝相当于狠狠的给周边国家部族打了当头一棒,唐朝聪明的开始一边打一边给甜枣了,这点起初做得很聪明。

    而且因为科举制,唐朝人想上升就不仅像汉朝那样只有杀人了,氛围也一下子文明起来。

    战争上的区别也很大,唐朝的战远没有汉朝多,打法和目的也完全不同。

    汉朝打匈奴、打南越、打朝鲜等,那就是往死里打,几乎有种族灭绝的嫌疑。到东汉末年,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时,打西羌等部族也是赶尽杀绝的打发,一路追着不放过,大大小小一百多战,除了投降的几千人,追杀到一个不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